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欢迎您!
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全国“四好”商会
AAAAA级社会组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针对性助企纾困帮扶措施实施情况,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创新发展打造更优市场环境
2022年3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为解决我国登记管理规定分散杂乱等突出问题,有效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
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实施后,新旧登记制度衔接顺畅、过渡平稳,在当前经济发展严峻形势下,进一步释放了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政策信号。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9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10.03%。其中企业5282.6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6万户;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907.6万户,同比增长0.71%。
《条例》的实施方便市场主体更好适应市场变化,一方面创设歇业制度。2022年,全国向登记机关办理歇业备案的市场主体共有23184户,更多市场主体正逐步熟悉和利用歇业制度实现“停机保号”,从容面对自身的经营困难。北京、黑龙江、江苏等地出台了本地实施办法,细化了歇业备案及相关税务、公积金等事项办理的具体要求,服务市场主体休眠蓄力、歇好再出发。另一方面,为市场主体(或经营主体)跨地经营提供便利。《条例》明确要求迁出地登记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移交市场主体档案等相关材料。广东、广西等地还探索将实现市场主体(或经营主体)迁移“进一扇门、办两地事,一次提交、一并办结”。
“提质强企”行动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精准有效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响应,将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与帮扶市场主体纾困工作紧密结合,与10类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一体推进,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行动开展以来,全年帮扶企业超过5.45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4.54万家,占比超八成。开展产业链帮扶2800多次,覆盖1500个产业集聚区,助力企业通过减少质量损耗、提升生产效率等途径提升工业产值超过81亿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一是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规范。遴选提炼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中的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组织编制质量技术帮扶工作手册,指导和规范各地质量技术帮扶工作。二是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科学。深入帮扶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加强对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质量技术帮扶工作效果的评估。三是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精准。探索推进“互联网+帮扶”模式,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帮需互动,探索开展“你点我帮”,做到企业有需求、市场监管有回应、产业水平有提升。
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标准化活力有效释放
2022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一年多来,团体标准从无到有,数量快速跃升至5万余项。
企业标准由备案管理改为自我声明公开,公开数量超过271万项,全国200多个城市的5万余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3200余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工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二是研究出台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推动在全国范围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加强政策激励,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三是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标准水平评估,促进更多企业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普遍提高,特别是小微企业因体量小、质量管理存在短板、抗风险能力弱,所受影响尤为突出,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
市场监管总局引导推动各地将提升行动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纾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专项资金支持、金融信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等方面出台了545项激励政策。倡导352家认证机构针对小微企业优化认证流程,减免认证费用。建立小微企业精准帮扶名录库,组织认证机构选派资深专家深入小微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累计为37个行业的2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了精准帮扶。
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
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三分之一,审批时限压缩近50%。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扶制造企业14.4万家,推动降本增效逾10亿元。检验检测市场蓬勃发展,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行业营收近8年平均增速13.97%。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进一步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聚焦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在上海、江苏、重庆等地支持建设15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截至目前,示范区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达1415家,较创建前增加58%;检验检测认证营收达417.82亿元,较创建前增加186.28%;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比例达到14.6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在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规划建设7个国家质检中心,引导相关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文章来源:新华网)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针对性助企纾困帮扶措施实施情况,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创新发展打造更优市场环境
2022年3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为解决我国登记管理规定分散杂乱等突出问题,有效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
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实施后,新旧登记制度衔接顺畅、过渡平稳,在当前经济发展严峻形势下,进一步释放了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政策信号。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9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10.03%。其中企业5282.6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6万户;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907.6万户,同比增长0.71%。
《条例》的实施方便市场主体更好适应市场变化,一方面创设歇业制度。2022年,全国向登记机关办理歇业备案的市场主体共有23184户,更多市场主体正逐步熟悉和利用歇业制度实现“停机保号”,从容面对自身的经营困难。北京、黑龙江、江苏等地出台了本地实施办法,细化了歇业备案及相关税务、公积金等事项办理的具体要求,服务市场主体休眠蓄力、歇好再出发。另一方面,为市场主体(或经营主体)跨地经营提供便利。《条例》明确要求迁出地登记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移交市场主体档案等相关材料。广东、广西等地还探索将实现市场主体(或经营主体)迁移“进一扇门、办两地事,一次提交、一并办结”。
“提质强企”行动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精准有效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响应,将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与帮扶市场主体纾困工作紧密结合,与10类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一体推进,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行动开展以来,全年帮扶企业超过5.45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4.54万家,占比超八成。开展产业链帮扶2800多次,覆盖1500个产业集聚区,助力企业通过减少质量损耗、提升生产效率等途径提升工业产值超过81亿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一是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规范。遴选提炼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中的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组织编制质量技术帮扶工作手册,指导和规范各地质量技术帮扶工作。二是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科学。深入帮扶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加强对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质量技术帮扶工作效果的评估。三是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精准。探索推进“互联网+帮扶”模式,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帮需互动,探索开展“你点我帮”,做到企业有需求、市场监管有回应、产业水平有提升。
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标准化活力有效释放
2022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一年多来,团体标准从无到有,数量快速跃升至5万余项。
企业标准由备案管理改为自我声明公开,公开数量超过271万项,全国200多个城市的5万余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3200余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工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二是研究出台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推动在全国范围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加强政策激励,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三是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标准水平评估,促进更多企业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普遍提高,特别是小微企业因体量小、质量管理存在短板、抗风险能力弱,所受影响尤为突出,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
市场监管总局引导推动各地将提升行动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纾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专项资金支持、金融信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等方面出台了545项激励政策。倡导352家认证机构针对小微企业优化认证流程,减免认证费用。建立小微企业精准帮扶名录库,组织认证机构选派资深专家深入小微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累计为37个行业的2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了精准帮扶。
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
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三分之一,审批时限压缩近50%。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扶制造企业14.4万家,推动降本增效逾10亿元。检验检测市场蓬勃发展,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行业营收近8年平均增速13.97%。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进一步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聚焦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在上海、江苏、重庆等地支持建设15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截至目前,示范区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达1415家,较创建前增加58%;检验检测认证营收达417.82亿元,较创建前增加186.28%;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比例达到14.6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在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规划建设7个国家质检中心,引导相关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文章来源:新华网)